利用專利檢索調查納米孔測序的產業前景

納米孔測序(Nanopore sequencing)是一種針對核酸(RNA與DNA)的測序技術,它使用了納米孔(nanopore)來測量核酸的序列,通過電導率變化或離子流動,從而實現序列的測定,與傳統測序技術不同,納米孔測序不需要將DNA或RNA分子分割成小片段,而是通過將整個分子通過納米孔來完成測序。
 
 
納米孔測序的主要是將核酸以電泳的方式通過直徑約1納米的納米孔道,該納米孔通常由蛋白質或固態材料製成,隨著核酸分子被引導通過孔道,由於納米孔道的孔徑狹小,核酸分子會干擾孔道內的電導率或離子流動,這些電流信號的變化可以被檢測和記錄下來,並通過演算法分析轉化為相應的序列資訊,使其在科研和臨床診斷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觀察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的申請狀況,可以預測產業發展趨勢。筆者透過檢索五大專利公開專利資料庫(中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得到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的申請狀況。本文聚焦在3個主要觀察:(1)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近20年的專利申請趨勢變化;(2)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的前10大專利權人;(3)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在五大專利公開專利資料庫中,近20年的專利申請趨勢變化。
 
 
首先,觀察申請趨勢,統計2002-2021共計20年的專利申請數量,發現2011年以前,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的申請數並不顯著,然而自2012年起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可見越來越多專利申請人積極投入納米孔測序的專利佈局。
 
 
此外,申請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的前10大專利權人,以加利福尼亞太平洋生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佔據領先地位,其專利申請數量以36筆居冠,其次是哈佛大學校長及研究員協會,以33筆專利申請次之,第三則是羅氏測序解決方案有限公司和牛津納米孔技術有限公司分別佔據29筆專利申請,可見目前主要佈局該技術領域的主要專利權人以海外企業為主。
 
 
筆者嘗試交叉分析近20年的專利申請趨勢變化,結合五大專利公開專利資料庫(中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的分佈,發現自2018年以來,在中國的申請數量呈現急遽上升的趨勢,在2021年更是一舉超過美國,成為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可見眾多的專利申請人正在積極佈局中國市場。
 
 
綜上所述,目前各國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逐年上升,然而主要專利權人仍以海外專利權人為主,但在中國的申請數量急遽增加,未來可能穩定成為該技術領域中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由此顯示越來越多專利申請人意識到在中國佈局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的重要性。
 
 
(1)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的專利申請趨勢變化
 

 

(2)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的前10大專利權人

 

(3)納米孔測序相關專利在五大專利公開專利資料庫中的專利申請趨勢變化

 

 

 

 

by 智財研究部

 

 

TOP